【3D列印也抗疫2】婴儿面罩製成速度慢 供不应求寻奥援

嘉基创新育成中心管理师利用电脑绘图软体,设计出皇冠造型的防护面罩。(图/嘉基提供)

【3D列印也抗疫2】婴儿面罩製成速度慢 供不应求寻奥援

为了配合新生儿的头围尺寸,嘉义基督教医院创新育成中心工作人员刚开始花了很多时间设定参数,根据大多数新生儿的头围(32至34公分)製作面罩,头冠后方更搭配鬆紧带,满足「长太快的宝宝」,但若头围超过35公分,就无法使用。「3D列印只会印出头冠部分,我们自己到生活百货购买胶片,然后裁切製作透明罩子。」嘉基创新育成中心主任周信旭说。

新生儿的头围大多介于32至34公分,但仍可透过软体设定,列印出大一点的头冠。(图/嘉基提供)
新生儿的头围大多介于32至34公分,但仍可透过软体设定,列印出大一点的头冠。(图/嘉基提供)

「3D列印的缺点就是速度慢,印出一个婴儿面罩需要二小时以上。所以婴儿面罩的产量真的有限,而且是『无偿提供』,完全没有索取任何费用。」周信旭表示,婴儿面罩推出后,吸引附近医院和民众频频询问,「连外县市都有人来要,导致供不应求。」目前嘉基一天可印出6个婴儿面罩,每周约产出30个至40个,「现在产出的婴儿面罩,会优先提供给嘉基的新生儿和出生二个月内、有回诊需求的小Baby使用。」

嘉基开始製作婴儿面罩后,医护人员确实增加了不少工作负担。例如创新育成中心管理师林瑾宜,每天都要忙着列印面罩,然后做初步组装。「刚印出的成品边缘都是粗糙的,必须用磨刀仔细把边缘修得更平滑,才不会割伤小Baby。」此外,小儿科护理师也需抽空教导家长要如何使用、消毒和清洗婴儿面罩。

「倘若未来数月仍持续有需求,可能会找合作厂商来开模,希望有企业跳出来共襄盛举。」周信旭透露,近日也将在网路公布婴儿面罩製作方法,方便有3D列印机的机构或一般家庭DIY。

嘉义基督教医院位于嘉义市区,平均每日门诊量超过4,110人次。(图/翻摄自GOOGLE MAP)
嘉义基督教医院位于嘉义市区,平均每日门诊量超过4,110人次。(图/翻摄自GOOGLE MAP)

不过,在医疗产业上班、育有一岁多小孩的Michelle,却认为婴儿面罩不一定实用,「因为小婴儿每隔几小时就要喝奶或是讨抱,面罩拿上又拿下,反而增加麻烦。不过,我也认为不满一岁的婴儿不适合戴口罩,因为会影响他们呼吸;至于一到二岁的幼儿则是戴不住,会一直拔掉。」因此Michelle尽量不带小孩去人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