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以阅读度过亲子共处时光,长久下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ixabay)
除了一路上很多贵人提携照顾之外,尼莫觉得对自己发展助益最大的,就是学生时代的苦读,以及离开学校之后的持续阅读。因此,从小孩未满一岁才刚会坐开始,就每天都会读一本书给孩子听。一两岁的时候,孩子大概只能专注5分钟,后来慢慢拉长,到现在可花15至20分钟读一本书。关于「陪读」这件事情,彙总常被问到的问题和心得如下:
一,为什么要陪读?孩子不能自己读吗?
首先,我认为阅读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对脑力要求很高的技术,也许有些天份比较好的孩子,不需要家长陪读就能掌握技巧,但我自己的两个孩子不是这样子,而是靠长期、持续陪读,才能从阅读学到知识。
二,陪读有什么好处?
孩子长期有人陪读的状况下,第一,语言发展会比较好,第二,对事情的认知理解能力也会比较好。
反过来,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长期陪小孩读书,你会很清楚小孩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到什么水平,孩子学习时碰到问题,很容易就知道该从哪边下手解决。另外,透过长期陪读,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一点一滴传承给孩子,这样子你的孩子才会是你的孩子。
三,要陪读到什么时候?
根据看书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陪读到女儿目前小一的心得,小学中年级之后因为识字量足够、且有基础的认知能力,父母角色可慢慢从陪读转成共读,就是从陪伴小孩读书、讲书给小孩听,调整成为让孩子自行看书。但毕竟看书这件事情,相较玩玩具或打电动娱乐性较低,故小学中、高年级放手让孩子自行阅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家长在旁边共读,简单讲,就是要家长盯着读。
四,为什么你们家是爸爸陪读?
一开始,因为劳务分配要平均的缘故,所以由尼莫陪读。尼莫有王子病,仅承担非常少量的家务,老婆一打二且负担大部分家务的情况下,如果还要老婆陪读,那她大概就要崩溃了。
其次,尼莫先前有在上班,下班回家陪伴小孩时间不长,老婆认为,她一打二陪伴孩子够久了,把陪读机会让给尼莫,让尼莫多些跟孩子深度互动的时间。
再其次的原因是,老婆认为以求学时期的成果而言,尼莫比较会读书,应该让尼莫发挥所长。
最后,就是在研究陪读这件事情的时候,曾经看过研究显示,由父亲陪读效果比较好。印象中,理由是男生讲故事比较会不按牌理出牌,这对刺激幼儿思考和认知能力很有帮助。
五,为什么要固定时间?
前面有提到,跟玩玩具等事情相较,阅读终归没那么有趣味,故特别需要安排在某个时段,把阅读当成像是刷牙、如厕等一定要做的事情完成,小孩一旦养成习惯,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做这件事情。
多数有陪读习惯的家庭,在孩子小时候都是把阅读安排在睡前,类似讲晚安故事的概念。
六,推荐书?选书没那么要紧
尼莫没有特别推荐的绘本,因为你实际陪读过就会知道,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的时候,喜好童书都会变来变去,很难讲哪套童书对哪个孩子特别适合或不适合。
孩子小的时候,尼莫在家中摆了一百多本绘本,那时因为自己工作忙,老婆一打二也很忙,没有时间上图书馆,故绘本都是用买的。
有人会问:绘本不是很贵吗?一本动不动就两三百,没几分钟就讲完了,这样买怎么吃得消?尼莫都买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绘本,很多国外有名、有得奖的绘本中国大陆都有出,甚至很多中国大陆出版的绘本,都是拿台湾翻译的版本过去印刷,买下来价格约莫是台湾的1/3左右,还蛮超值的。而且绘本放在家中小孩时常自己会拿来翻,但小朋友技术差常翻坏,买成本低的就比较不心疼。
关于这部分,尼莫和老婆有默契,中国书毕竟有使用简体字的问题,故只让孩子阅读到学龄前,进入小学阶段开始识字后就只阅读繁体字书籍。刚好尼莫也在女儿大班时离开职场,有时间去图书馆借童书。
为何说选书没那么要紧?你实际陪读过就会知道,孩子在听书时会特别喜欢某几本书,这和书有没有得奖关係不大,通常就是某些原因孩子特别喜欢那本书,或是那本书你讲得特别好、让孩子想一听再听,故无须太在意选书这件事情。如果你每天陪读一本书的话,多的是时间可以尝试阅读不同的书,再从中找孩子有兴趣的书,挖掘更多素材延伸阅读即可。
比方艾瑞卡尔的书很有名,小孩两三岁时就很喜欢「很饿很饿的毛毛虫」这本,但尼莫蒐集了他一共五六本书,除了这本之外孩子就只会重複看另一本「爸爸我要月亮」,另外几本看过一次就不愿重複看了,所以孩子的阅读胃口怎样真的很难说,不用太执着于名人推荐书,或是说都可以爬文看看有人推荐那些书,然后先去图书馆借来看先,小孩看了有FU,再评估要不要入手。
七,书有分难度,阅读要循序渐进,且不能不进。
上面提到,不同年龄的小孩能够专注的时间和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故合适的读物不同,这个只要去书店或图书馆多翻几本绘本就会知道了,一样是绘本,每本字数和难易度差异还是很大的。
偏偏中文领域没有所谓「阅读分级」制度,在这情况下,帮幼龄儿童挑书真的很碰运气。
该怎么办呢?其实多去书店或图书馆翻一翻,只要固定有在陪读,便会很清楚孩子的程度,稍微一翻就知道,这本书的难易度是否适合孩子。
有个要注意的地方是,不能一直挑选同样难度的书给孩子,只要观察到孩子可以轻鬆理解这种时间长度或字数的书,就代表可以挑稍微更难一点的书来阅读,但也不用一次就往上跳,比方间隔一两天换一本难一些的,慢慢提高书籍难度,这样就会一直进步。
八,中文阅读推荐巧虎月刊
真要说中文领域有什么阅读分级做得很好的套书,尼莫首推巧虎月刊。这套月刊从1至2岁的宝宝版,到5至6岁的学习版皆有,真的都很适合该年龄段的小孩。而且基本上,月刊的内容都可搭配DVD内容学习。
老婆先前在家一打二,基本上每天都会放一次巧虎DVD给孩子看,一片看完约20至25分钟,大人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喘口气。每个星期,尼莫也会有两三天讲巧虎书给孩子听,孩子明明很清楚内容了,但还是很爱听。
巧虎月刊若是用订阅的,一年要四、五千元,并不便宜,尼莫是到拍卖找二手书和光碟,成本约莫是订阅价格1/4;但订阅户每个月会收到一组小玩具,当然二手的就没有这些东西,但孩子纯粹只看月刊和光碟就很满足了。
九,英文阅读推荐kids A-Z app (Reading A-Z)
孩子小时候,没有特别陪孩子读英文,差不多等到读双语幼稚园前几个月,才开始学字母。
家中两个小孩都是从台中的华盛顿幼稚园小班开始念,念的是双语班不是全美语班,华盛顿从小班开始就会让孩子唸「英文小书」,方式是让小孩把小书带回家、要求家长每天陪读15至20分钟(先听课文朗读然后跟读);难度由每本书4个单字开始,每个小孩唸的进度不同,导师每次在换小书时会慢慢提高难度。该校十分鼓励、但并非强制要求念英文小书,小孩累积念到一定本数就可以挑小玩具,故也蛮有诱因的。每到学期结束,学校会统计学生平均阅读量,印象中到大班时全美班一学期念约70本,双语班约50本,中小班本数大概每年要打7折。
尼莫很认真陪小孩念小书,故女儿毕业时一共念了快500本小书,儿子因为7月生、在该学年比较小,且碰到疫情停课数月,目前学校仅念约两百多本,但加上家中自己唸的英文套书和kids A-Z app上阅读的电子书,应该到大班结束时也有约500本的阅读量。
这种超越同学甚多的阅读量,很明显反应在学习成果上,女儿幼稚园上大班后一直到现在ESL一年级,英文程度在班级都是数一数二,儿子虽然是男生、语言发展比较慢一些,但目前英文程度在班上也属第一梯队前面几个。
去年五月三级警戒停课前,其实尼莫没有特别研究英文阅读,反正小孩从学校拿什么回家唸就唸就是了,但五月停课后没有了学校小书资源,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英文阅读习惯会退步,故上网找了国外的英文阅读平台,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还蛮多元的,当中有个叫做Reading A-Z的平台在美国最多人用,而且其产品kids A-Z app一年费用只要台币两三百,故没有想太多就弄了两组帐号使用,用了惊为天人,因为英文有完整的阅读分级制度,kids A-Z上面将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等级的阅读分为29级,一共有近4千本书,内容也蛮多元,一级一级慢慢往上读,英文能力就可以逐渐增强。
总之,英文阅读,尼莫首推kids A-Z app,至于如何取得帐号,稍微爬文一下即可得知,尼莫第一个帐号是跟台湾卖家买,但因为台湾用户少要等时间开团,第二个之后的帐号都跟淘宝卖家买(搜寻reading a-z),随买可随用,迄今买了十几二十组送朋友,迴响都很不错。
还好有找到这个app,女儿从幼稚园毕业后衔接该体系的ESL,但ESL不注重阅读小书,每週只要求读一本,而且给的小书也没有原音音频,刚好这个app可以补上阅读量。
但因为女儿目前每天只能安排10分钟阅读英文,只有假日才能安排比较长时间(她目前读难度K或J的书为主,每本250至500字,先听再读再答题约需20分钟),故目前只有假日使用这个app,週间让她读大家说英语(为主)搭配空中英语教室(一个月会有五六天的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她读),方式是先让她看该单元的key words认识生字,然后听一次课文朗读,然后自己唸一次,这样差不多10分钟搞定。另外尼莫会把当月大家说英语的课文朗读内容拷贝到车上,在他们坐车时反覆放给他们听。反而是弟弟因为要配合姊姊比较早起,现在早晚各唸一本kids a-z的小书(难度H到J之间,每本约150-300字),最近几个月程度明显进步。
从两个孩子身上观察到一件事情,就是从小学英文真的很重要,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学,累积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目前两个人都可以透过阅读英文,同时学到新知,这和我们这个世代的人学英文方法差异很大。若是国中才学”This is an apple”或是”How are you today?”这种认知能力很低就可以理解的事情,恐怕会有一种不自在感,但从小开始学就没有这个问题。
十,讲书人很重要,找出细节,延伸思考
陪读过就会知道,书是死的,讲书的人怎么讲才是重点。
同样一本故事书,不同的人讲差异很大,甚至如果是孩子喜欢的书的话,有时候同一本书还要能够有很多的变化,这对讲书人都是很大的考验。
小时候住乡下没什么看过绘本,陪孩子读了这几年下来,发现很多绘本里面都有很多小细节可以挖掘。比方以「14只老鼠」系列套书来讲好了,虽然字数很少,但每页书都有很多小细节或是不同的小昆虫花草等可以认识,阅读时若是单纯读字,那么大概5分钟就能读完,但是每页慢慢找有趣的细节,就可以读很久。(这套书在台湾售价跟淘宝网售价价差极大。)
讲书者的延伸思考也很重要。
比方女儿最近在读龟兔赛跑(其实她小时候早就读过这本书,但因为她对学校的阅读认证奖状很有兴趣,故尼莫专门去借很多这些简单读物让她冲本数,最近她就读了七八本龟兔赛跑),前几天边听她唸就突然想到赛局理论,因为从赛局理论来思考,其实乌龟很聪明,因为他选择的是「输了是必然,赢了中彩蛋」的局面,反观兔子就是不够聪明,因为他让自己陷入「赢了没掌声,输了被笑终生」的命运。既然想到了,就用龟兔赛跑这个案例,把赛局理论的基本观念跟女儿说了一下,才小一的女儿必然不会太懂,但她听了后明显体会到,原来好好读书,以后唸大学就可以学到那么厉害有用的知识。
所以说,同样一本书,就算是看似简单人人都懂的书,但你会怎么讲?你能从中延伸出多少思考维度?这就是你的本事了!从这角度思考,其实陪读对父母也是一大挑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