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以貌取人!零售权威公开顾客服务「10条黄金法则」,想成为销售达人一定要知道

作者总结了20条顾客服务的黄金法则,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法则最有效。(示意图非本人 / 取自pakutaso)

永远别以貌取人!零售权威公开顾客服务「10条黄金法则」,想成为销售达人一定要知道

零售业是个有趣的行业。众所周知,那些提供高水準顾客服务的公司不仅活着,而且生意兴隆;而那些不能提供良好服务的,已经不存在了。很简单,对吧?

错!当我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我经常惊讶于有许多销售人员为顾客提供很少、甚至根本不提供服务。我们通常会去固定的几家店或是餐馆,因为我们喜欢那儿工作人员的服务:当地咖啡店的服务员能叫出你的名字,完全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只需要说「和平常一样,爱丽丝」;乾洗店的人能準确知道你想如何清洗衣服、熨衣服,而且他们每次都会这么做,并及时完成。

最近,我去为我的好朋友买礼物。这家店客人很多,因此,购物之前,我有机会观察销售员的工作情况。有两位销售人员在柜台工作,其中一位是中年女性,穿着整齐,看起来非常专业,另一位稍年轻一些,约20岁出头,她穿得没那么正式,但有着专业的外貌。

我一边等待一边观察,发现许多顾客因为第一位女士的行为而感到不满。她完全不笑,回答问题很简短;相反地,比较年轻的女士生意很好,她满脸笑容,叫着顾客的名字,她花时间帮一位很急的男顾客包装礼品。你认为我会向谁购买呢?还用说吗!良好的、基本的客户服务过程是不可替代的。

我总结了20条顾客服务的黄金法则,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法则最有效,能够确保客户在你的店里时感觉很放鬆和舒服。请试试这些法则,尝试做一些改变。

1.把产品卖给第一个顾客

零售业有个陷阱:如果你不能把产品卖给眼前这个顾客,你还可以卖给下一个人,这同样有价值。如果你有想过,为什么我不能卖给第一个顾客,你就不会掉入这个陷阱。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比从成功中更有效。

2.不要把私人问题带入卖场

当你是别家的顾客时,你期望得到及时帮助和礼貌的对待──这让你感觉自己受到重视。不论你那天心情如何,你的顾客都应该得到最好的接待,让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获得满足。

3.不要在卖场里聊天

想像一个场景:某天,你在店里,周围非常安静,你甚至能听到时钟的滴答声响。上午,你和同事围在收银台周围,热烈地讨论昨晚的重大比赛。虽然你看到有位顾客走进店里了,你还是停不下嘴巴,聊得起劲。

她看起来不像是会买的人;她并没有专注于哪一样特定商品,似乎只是漫无目的地浏览,没有要求帮助;她的头髮似乎没有梳理整齐。你和同事继续聊天,顾客在店里溜达了一会儿,然后离开了。

跟别的销售员聊天很容易,特别是在不忙的时候。然而,那不是你在卖场该做的事。当顾客需要帮助时,他们对于打断销售人员之间的个人或工作话题会感觉不安。接着他们会因为被忽略而感到愤怒。

你无法控制顾客何时进来,假如他们带着不爽的情绪离开,你不可能再把他们拉回来。

4.关注每一位顾客的存在

每位走进店里的顾客都要以某种方式迎接──最起码,一句简单的「您好」。这样做是向顾客传达一种友善的感觉,清楚表明你知道他们正在等,你马上就会来服务他们。

5.永远不要以貌取人

你曾经遇见那种你一看就不喜欢的人吗?或者你一见到就喜欢的人?在销售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你会把上门的顾客分为也许不会买、很可能不会买、绝对不会买,甚至是连「买」这个字都不会写的人吗?

好,我承认我总是在观察顾客,预判他们是否会买,以及会花多少钱买。现在我仍然会这样,但是跟以前有些不同。我现在的方式和其他销售人员可能只有一点点不同。现在,我的意见并不会影响到我接待或服务顾客的方式。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以外貌去做判断。如今,即使购买的可能性不高,我也不再像个垂头丧气的失败者,而是像个懵懂无知的新手,对上门的客人推销产品。

6.不要侵犯顾客的个人空间

要特别留心感受客户的个人空间。有些人从你们一开始交谈,就能感觉到你的友善;但有些人在你们太接近时(身体或其他方面),会感觉不舒服。在你想拉近距离之前,必须先赢得客人的信任。别太冒险。

7.恰当地称呼不同顾客

我要挑战零售业的一项传统做法,也就是别再使用「先生」(sir)或「夫人」(ma’am)。

最近,我想买一些碗盘,去了一家装潢高档的店家,我以为在这个精緻、古典的小店里,我会得到更好的服务。选定了品项之后,我问一个售货员是不是都有现货我可以带走。

售货员的回答是「我查一下,先生」。我后退了一步。后来售货员回来说:「不,先生,我们店里没有足够的货,但我们能帮你预订,先生!」

我不能忍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称呼我「先生」。每天我醒来,在照镜子之前,我都觉得自己只有18岁。我知道人们仅仅只是出于礼貌,但是我问过成千上万参加我课程的人们,问他们是否喜欢被叫作「先生「或「夫人」,95%的人都讨厌如此称呼。这样会使年轻人或中年人感觉自己更老,会提醒他们想竭力隐藏的年龄。当比你年长的销售员还称呼你「先生」,给人感觉他是故意放低姿态的样子。相信我,别称呼顾客「先生」和「夫人」,只要做到有礼貌就够了。

8.对顾客不要滥用同情心

你从事的是销售,而不是心理谘商。老练的顾客会有各式各样的故事等着你,让你掉入陷阱,相信价格太贵,或是他们就是与众不同,你应该为他们破例一次。同情心是对顾客的感受感到抱歉,而同理心则是了解他们的感觉,但不是照单全收。如果你不明白两者之间的不同,你就会做出错误判断。许多销售员丢掉机会,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对不起顾客,觉得不应该卖东西给他们。

假如顾客对于是否要花钱买一样东西优柔寡断,原因是再买就要刷爆信用卡了,或更需要给孩子买双鞋,或家里的洗碗机刚坏了,多数销售员会表示同情,并告诉顾客完全能够理解,希望在情况好转时,他们能再回来。但我不会这样,我会说:「我知道你的意思。当我感觉我不应该花钱的时候,唯一能让我感觉好一点的事情就是花更多的钱,你何不试试看呢?」

9.倾听客户在想什么,而不仅是他们说的话

顾客不一定很清楚她想买的商品的正确名称或是规格。销售员常常对于了解专业术语感到自豪,这可能产生危险的冲突。举个例子,我的一位顾客曾经问我,他应该购买何种型号的DVD才能播放我的销售课程光碟。对我而言,可以轻鬆地回应,我的光碟都是DVD格式的,用DVD播放机就可以了。但她为什么搞不清楚呢?当然,让她知道答案很重要,但应该是在我完成销售之后,而不是之前。

话语是微妙的。你不能保证听到同一句话的两个人所听到的意思相同。了解你的产品,用心倾听,你就能明了顾客的意思,并为她们提供服务,而不会失去一桩生意。

10.不要使用专业术语

每个行业都发展出了一套专业术语来描述其产品,以防止误解和混淆。例如,在电脑行业里,有「百万位元组」(MB)、「记忆体」之类的术语;在珠宝行业里,有「内含物」和「折射率」。在同领域里,这些专业术语令业内的沟通变得容易,然而,它们也让那些对专业术语完全无感的顾客混淆。在介绍中使用专业术语时,多数情况顾客不会问它们是什么意思。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漏洞:许多顾客不愿去搞清楚这些术语,他们选择离开。

让你的语言简单、易懂。假如你需要使用专业术语,也要同时做出解释。例如:「这个MP3播放机有32G的记忆体。那代表,它能存8,000首歌。」